先前曾亂寫了一篇「盡量別大改案子,或是一件案子改很多次」的文章,介紹台灣大多數 IF 的績效計算方式,就是 IF 的薪水是跟他的初稿撰寫速度有關。一個月內,初稿寫的越多,薪水就越多!

  那麼,仔細想想: IF 的薪水既然是跟他的初稿撰寫速度有關,那他當然希望:

  1. 案件的技術內容越簡單越好

  2. 發明的東西不要有太複雜的結構(最好別接到像「變形金剛」的玩具專利)。

  3. 實施例,即發明的內容,越少越好

  這樣 IF 的寫案速度才夠快,薪水才會賺的多多。

  然而,這種好康的案子是不可能天天寫的到,而且根據我幹 IF 三年多的經驗,這類「爽案」遇到的機會並不高。

  既然「爽案」不常有,一些心機挺重的 IF (特別是資歷二年以上的老鳥)就會想辦法減少案件的篇幅,而具體做法就是盡量「不去訪談」,或是「 青菜訪談」。

  「不去訪談」,就是不跟客戶討論申請專利的發明內容,直接看客戶提供的提案書來撰寫專利說明書。簡單地說,就是把提案書「翻譯」專利說明書。有的比較偷懶的 IF ,甚至只是把提案書的內容剪剪貼貼,就青菜「」完了一件說明書!輕輕鬆鬆賺到績效!

  「青菜訪談」簡單講就是「近乎寧靜的訪談」。在訪談時,IF 只是單純了解「基本」的主要發明或創作內容,其他任何可以實施發明的手段完全不去追問,連專利的權利範圍也不過問。這樣一來,申請專利的發明會因為沒有受到足夠「」的刺激,而無法激發出豐富的內容。

  然而,一般來說,說明書的內容越豐富,在審查的過程中也比較有利於專利的取得,而且也比較能夠防堵別人申請「下位發明專利,減少他人利用交互授權的手段來實施專利權人的發明,因此,假如想要一份核准機會高,又可以防堵「下位發明專利的優質說明書,訪談以及IF的積極發問是必要的! 

 

 


 

    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專利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