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大部分的專利事務所都有所謂的「工程師績效制」!
會依據專利工程師在一段周期內(通常是一個月或一季)的初稿完成數量來給予績效獎金。
為了方便計算績效獎金以及規定出工程師的基本工作要求,事務所通常會將各類案件「數位化」,就是以「點數」來訂定工程師寫完這件案子所應得的報酬以及基本績效。
根據瘋子曾待過的事務所,通常事務所在結算工程師的獎金以前,都會讓每位工程師知道自己目前已經拿到多少點數,好讓工程師知道自己有沒有達到基本績效,或是知道下個月(或下一季)有多少績效獎金可以拿。
也就是說,大多數事務所對績效的規定與計算方式都是透明公開
然而,瘋子曾從某位同業朋友那裏聽到:有某家事務所雖然採用「工程師績效制」,但卻沒有公開點數的計算方式(例如新案一件寫完,可以拿幾點)以及各個工程師應該要達到的基本績效。
也就是說,在這間「績效制度不透明」的事務所中,工程師自己都不知道現在已經拿到多少點數。
結果,快要結算績效的時候,連自己有沒有達到績算?或是有沒有拿到績效獎金?工程師都不知道...
直到發薪日,才知曉自己有沒有做到績效,有無績效獎金可拿~~
這樣看來,這間事務所挺有創意,因為他....
把發薪日弄得跟「樂透開獎日」一樣令人驚奇;
把薪資搞成跟「樂透中獎獎金」一樣令人期待....
聽到這家事務所的制度,瘋子只能說:
台灣社會真的是無奇不有又多元化,什麼樣奇奇怪怪的制度都有....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