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行內人應該發現到一件事:台灣專利的申請量越來越低....
不相信的話,可以看看以下新聞以及智財局公告的文章:
2014/11/3 自由時報_財經新聞:產業警訊!專利申請量連6季衰退
經濟部智慧財產局:布告欄『運用臺灣專利‧拓展競爭實力』
(網址出處:http://www.tipo.gov.tw/ct.asp?xItem=548951&ctNode=7127&mp=1)
台灣專利申請量越來越低,其他國家的申請量呢?
據瘋子所知:米國申請量還是保持一定的水準,而對面中國的申請量則是激增中....
或許有人會說:雖然台灣專利申請量下滑,但台灣還是有不少人去申請中國或美國專利,而台灣事務所也有提供國外專利的申請服務,事務所還是可以靠「出口案」來賺錢。
然而,不幸的是,對面中國事務所也在搶台灣的出口案,甚至連台灣的申請案也搶!
在案件量持續低迷的惡劣環境下,一位瘋子的前同事告訴瘋子:
已有事務所不找正職的專利工程師了~
沒辦法,案量那麼低,不夠養活正職專利工程師啊~~
在這樣惡劣的景況下,事務所會提高價碼,增加案件利潤?
瘋子認為不大可能。
因為目前景氣並不是很好,價碼一拉高,客人恐怕會跑掉,而且反而有不小的事務所用降價來搶客人。
此外,為了增加收入以圖求生,已有事務所開始轉向其他「非專利申請」的業務,例如:
商標申請、侵權與舉發、專利地圖分析、專利鑑價。甚至,還有老闆去做跟專利無關的業務(別來問瘋子是做什麼兼職業務XD)...
案件單價沒拉高,反調降,反而會出現一種情況:
有事務所要求專利工程師每月基本績效要寫至少10件新案....
整理一下....
現在台灣申請案量下滑;
新案申請服務費調降;以及
專利工程師每月要KO十件新案...
照這樣下去,事務所專利工程師寫稿是會把「品質」擺第一?還是把「速度」擺第一?
此外,瘋子已經知道有至少四家公司的專利說明書是自己撰寫,不找事務所寫,其中有的公司的專利申請量可沒上榜喔。
為甚麼這些公司的專利要自己來處理?
詳情瘋子也不知道,就留著給各位讀者思考...